六輥軋機的結構及使用特性
六輥軋機其在四輥軋機的上、下工作輥和支持輥之間插入一對中間輥而成。采用六輥軋機可減小工作輥的直徑,有利于減小接觸弧長度,有利于軋制厚度更薄、強度更高和難軋的品種。其中,中間輥可軸向抽動的六輥CVC軋機、UCM軋機可以提高軋機對板形尤其是高次浪形的控制能力。UCM軋機是在HC軋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一代高技術冷軋機,它是在HCM軋機中間輥軸向抽動的基礎上增加了中間輥正彎輥。該系列軋機的進一步演變是在工作輥設有正負彎輥、工作輥和中間輥均能軸向抽動的HCMW軋機基礎上增加中間輥正彎輥的UCMW軋機,它們能進一步實現低凸度、高剛度輥縫,增強軋機的板形控制能力。從板形控制原理來看,六輥CVC軋機屬于柔性輥縫控制策略,HC系列(含HCM、UCM、HCMW和UCMW)均屬于剛性輥縫控制策略。
四輥CVC、SmartCrown軋機工作輥的輥身長度大于支持輥的輥身長度,前者通常為后者加上工作輥竄輥系統總行程之和,通過工作輥的軸向抽動來改變空輥縫凸度的大小;PC軋機[圖1-9(d)]工作輥的輥身長度等于支持輥的輥身長度,它通過上、下成對輥的交叉來改變空輥縫凸度的大小。CVC、SmartCrown和PC軋機都是通過增大輥縫形狀的調節柔性,以求與軋制條件的變化相適配。
HCW軋機和CVC、SmartCrown軋機采用的工作輥軸向抽動機構相同但調控原理不同,HCW軋機實現低凸度、高剛度輥縫,為剛性輥縫控制策略,CVC、SmartCrown軋機擴大輥縫形狀調節域,力求輥縫形狀具有足夠的調節柔度,屬于柔性輥縫控制策略。PC軋機和CVC、SmartCrown軋機采用的軋輥調節機構不同但調控原理相同,PC軋機的上輥系(包括上工作輥和上支持輥)與下輥系(包括下工作輥和下支持輥)可以整體交叉,以擴大輥縫凸度調節范圍,提高了板形控制能力,同樣屬于柔性輥縫控制策略。
平坦度主要是在帶鋼在軋制出成品以后的浪形描述,由于帶鋼頭部出熱連軋機精軋機組且未到達卷取機前的浪形較為突出,把這一段平坦度稱為帶鋼頭部平坦度,帶鋼全長浪形情況稱為全長平坦度。
由于軋鋼設備實際上不可能將板帶沿寬度方向切成縱向纖維條,所以,長和短纖維條的長度是無法準確測量的,因此,一般不直接用較大相對長度來表示平坦度。冶金備件特別是在實際生產中,不僅要知道平坦度的大小,還要知道平坦度缺陷的類型,因此,有時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測量多條纖維的長度,比較它們的大小,確定它們的分布。例如,針對中浪和邊浪這兩種常見的平坦度缺陷,測量中部和邊部的纖維條長度,計算中部纖維與兩條邊部纖維長度平均值的相對長度差p,表示平坦度缺陷的對稱部分:需要測量距離板邊1/4處纖維條長度。